潜江市位于东经 112°29′至113°01′,北纬30°04′至30°39′,居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北依汉水,南临长江,属于典型的平原湖区,境内无山,地势平坦,河湖密布,素来以“水乡园林”著称。 潜江地上盛产粮棉油,地下富藏油气盐。全市地下蕴藏石油 2亿吨、天然气9700多亿立方米,岩盐近8000亿吨,另有卤水136亿立方米,富含锂、铯、铷、溴、钾、碘、硼、硅、锶、镍、锰等18种稀有微量元素。 由于潜江的地面高程在26米至31米之间,也算是江汉平原的基本高层。绝对高度变化在0-200米之间的平坦广阔地区为低平原,显然江汉平原就是一个典型的低平原。整个潜江地区地势平坦,没有一个显著的高地,应该是属于平坦平原。江汉平原地处长江中下游和汉江交界处,是一个典型的冲积平原。 湖北湖南两省交界至汉江以南的广大地域,地势低平,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强烈下沉形成的凹陷。秦汉以前这里的湖泊沼泽连绵不断,史称“云梦泽”。云梦泽是跨越长江干流的吞吐湖。云梦泽全盛时的水面极其宽阔,成为长江和汉江洪水的天然蓄滞区。在长江和汉江洪水进入云梦泽的时候,它们携带的泥沙也被带到湖中,渐渐淤出了洲滩。按照自然规律,泥沙的堆积必然使湖盆日渐浅平,大型水生植物开始从岸边生长,由湖岸向湖心蔓延,这样就加速了泥沙的淤积,与此同时,植物自身的残留物也会不断堆积,使湖泊沼泽化,最终走向消亡。 距今2500年前,楚国名相孙叔敖就开了江北筑堤的先河,长江以北的洲滩荒地渐渐被围垦起来。在自然淤落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两湖地区的长江河势开始向南偏转。大约在汉代时,由于长江、汉水合力冲积,云梦泽开始萎缩了。随着云梦泽的不断萎缩,荆江北岸渐渐出露成为江汉平原。可以说江汉平原就是长江、汉水合力冲积的结果。 江汉平原是大的地貌环境,潜江作为其中的一个小环境又有这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和性质。我的家乡有一个美名叫“水乡园林”,我现在就谈谈湖泊方面的具体情况: 长江出三峡,过宜昌,入枝城,进入古云梦泽地。这里地势低洼、一望无际,千百年来,随着上游挟带下来的大量泥沙经七弯八拐便淤积了下来,使荆楚土地低洼地浅处淤为平地,深处形成湖泊,有的被冲积成三角洲,并在各三角洲形成分汊水系。古城江陵是云梦泽的湖泊之乡,位于湖北省低平的中南部,四周中小河流汇注于此,壅塞成千百个积水洼地,素有“水袋子”之称。我的家乡就处于这个“水袋子”区域中间,一听名字就知道,潜江——到处都是水。西大垸、运粮湖、三湖、后湖等农场就是为了解决到处是湖和沼泽的问题而产生的,属于人工干涉的围湖造田运动,在城市建设和农业工作中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就我个人来看,这样也是有一定的隐患的。对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很明显的。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蓄水排洪、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江汉平原的湿地不断减少,持水、蓄水和调洪的功能大大降低。这也是现在每年抗洪工作总是市委班子每年夏天的重中之重的原因——历史问题撒。可能退耕还湖是不太现实的,但是我认为围湖造田还是要少做为妙了。 同时由于江汉油田的过度开采,潜江的地底也基本空了许多。现在很多人都在担心是否会因为过度开采而产生一些不好的后果,我觉得这也是值得提高认识的地方,并不是说有钱赚就一定好,做事情也要看后果,长期效益才是最重要的,潜江人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利益。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在向坏的方向发展。潜江最近2,3年兴起了一场种树风暴就是很好的,将潜江的许多地方都植上树苗,特别是一些堤坝附近。这样既可以为自己增加收益,同时又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是值得大家推广的。我自己有一个观点,地貌不是完全由自然控制的,很多时候还是我们自己来决定的,特别是短期的变化,那就需要我们能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和洞察力。我希望潜江能在这些方面做的更好。 做为潜江人,我希望潜江的未来会更好,但是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努力实践。将潜江变成一颗璀璨的明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