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鸽眼遗传赛绩与血统
(以下内容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藏龙鸽社,原创作者:虞海明,发表日期:2025年6月25日)
谈鸽眼遗传赛绩与血统
有一定经验的养鸽老手对鸽眼都有各自的一套看法,而容易被误导的往往都是新手,本篇鸽眼论内容算是相对客观的,很适合新养的朋友,故分享此文。
眼砂的色素和结构,只能说明赛鸽种性遗传在眼睛上的现象,是物种的基因遗传结果。脱离具体基因遗传的种性区别,仅以讨论鸽眼色彩和结构形态来判断赛鸽放飞归巢能力或做种价值,我认为是唯眼论。
唯眼论往往脱离客观的种性遗传,研究什么样的眼砂是归巢性能好的赛鸽,什么样的眼砂可以做种,其实这是理解上的误区。我们很多鸽友高价引进所谓赛绩鸽平辈或它们的父母种鸽,结果证明,其实引进的眼砂类似的鸽子和指定的赛绩鸽在其遗传上品质欠佳,育出的后代放飞失败的很多。
这就是唯眼论采用的盲目类比产生的后果。每一赛鸽种群中的个体,眼砂结构不可能都是相同的;不同种群的主血赛绩鸽眼砂特点也是各不相同。因此,我们抛开具体种性群体的特点差异,笼统地根据鸽子眼砂判断个体赛鸽遗传的优劣是有失妥当的。
现在有很多杂志,把眼睛的照片放得比身体还大,殊不知有的照片和鸽眼的本身就因对光的视角差异而走样,走得连鸽主都辨认不了,由此说明了鸽友对眼砂重视的普遍性和盲目性。
本人阐述赛鸽眼砂和遗传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某一鸽系家族之中判断什么样的眼砂能做种或放飞的问题,提出三点意见,与读者一起探讨:
第一,鸽子的眼砂是遗传的反映。
就像欧洲白种人大多是蓝眼睛一样,这并不代表比黑眼睛、黄皮肤亚洲人体力强壮和脑子聪明。同样如此,同一种群鸽子的眼砂色彩和虹膜结构的不同,只能说明该种群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不能作为不同种群赛鸽之间放飞能力差异的依据。
第二,以眼砂判断赛鸽优劣,仅限于同种血缘群体中进行比对。
在血统和赛绩基础的前提下,我们知道优秀赛绩鸽的遗传基因,有一个主要方面是眼砂的遗传。因此,在同血缘的赛鸽群体中,我们可以通过创造优秀赛绩的个体眼砂或它们父母鸽眼砂配型的特点作参照,能类比出后代群体中个体间优劣显象的特点。所以离开特定的血统讨论眼砂好坏,来判定赛鸽放飞能力和做种价值是不可取的。赛鸽什么样的眼砂结构能飞好或不好,只能针对具体赛鸽血统家族的赛绩鸽个体眼砂作为样本来判断。
什么样的血统种鸽配对产出什么样眼砂的后代放飞效果什么样,也是血统的配种效果和后代放飞实践来决定的。
第三,不同眼砂色彩和结构仅仅是遗传特征的反映。
就像人的指纹结构分斗和箕一样,鸽子眼砂结构也可分球面砂和盆型砂两大类,这些都是基因遗传特征的反映,不能说明人的指纹不同,能力也不同。因此,鸽子眼砂的结构区别,也不能作为判断不同血统赛鸽之间放飞能力或做种价值高低的依据。
根据以上三个观点,并灵活用于实践,重视具体血统中的眼砂遗传特点,也不盲目对所有赛鸽进行唯眼砂论鉴定,就会解释很多在鸽眼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矛盾的一些现象。比如:
(1)两个非常近似的眼砂,放飞效果有很大差异。这往往可能是两个赛鸽基于不同种系血统的原因。
(2)归巢赛绩鸽眼砂其实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这是因为放飞能力主要由血统遗传决定的。离开具体的血统渊源,单纯的研究眼砂,对赛鸽作出放飞能力的判断是毫无意义的。
(3)有人认为这样的眼砂不能做种,那样的眼砂放飞不行,但我们往往在优秀赛绩鸽和种鸽配对记录中却都能找到。这说明研究血统遗传的关联性远比单独研究眼砂结构重要得多。
现提出参考的二点建议:
第一,建议研究眼砂从自己棚里的鸽子开始,要围绕为你出赛绩的具体主血系统为基础。
即搞清楚你自己的赛鸽种系出成什么样的眼砂才是放飞优秀的,出成什么样的眼砂却是做种较好的,再分出做种和放路砂形结构之间的差别,以及底砂互补组配的育种方法。这样比较现实一点。
第二,眼砂鉴别运用,必须定格在赛鸽的特定血统范围内,而具体赛绩鸽和配对种鸽的眼砂档案,是用来决定该血统家族赛鸽和种鸽在本系中优胜劣汰的关键性参照依据。这是养着本棚鸽子,又有相当实践经验的鸽主才能做到。
总之,我们研究眼砂,是要从它的色彩和结构的形态中找出优秀赛鸽的遗传规律。遗传是种性延续和进化的唯一方式,眼砂遗传只是赛鸽整个基因遗传工程的一个方 面。如果我们将整个种性遗传工程设为 M,那么它的遗传等式是(M=N1+N2+N3...)。N 为眼砂、体形、头型、归巢能力、做种价值等等遗传的各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多个方面。
不同种性的赛鸽都有优秀的赛绩记录,不同种性主系血统在眼砂上的表现又各有不同。所以我们在研究鸽子眼砂的时候,既要做到重视它的研究价值,又要避免进入唯眼论的误区。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4iPHE_hEk22ZPOsxz3Cbs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