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公棚·协会· 俱乐部 ·商城·论坛·鸽问·日记·分类·鸽业·鸽舍·图库·寻鸽·播客·APP·投稿·帮助· 会员区
中信网

信鸽双杂交改良育种法

2008-11-28 14:26:43 转载分享

信鸽育种运用双杂交育种法有利于培育优良信鸽。
一、
杂交创新阶段 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优良品种的信鸽,最好有一到两个适合本地环境的品种(系)参与,通过杂交以期创造新类型的信鸽。当出现理想的信鸽时应停止杂交。如果杂交代减弱了本地品种的优点时,要重新调整配对组合。

二、 自繁定型阶段 挑选经过杂交选育后品质优良,且生活力强的子代鸽,通过同质配进行近交回血。
三、
扩群提高阶段 大量繁殖已定型的信鸽,不公要扩大数量,而且要提高质量。为了能够缩短培育的时间,应有目的地使各品系的优秀子代进行互配,可使子代鸽将来有较大的适应性,向外推广扩群,以便使新品种。

四、
注意事项 慎重选择杂交品种,雄鸽要有一定数量,选配标准要严格,确定本地鸽血统占有百分比。对子代鸽要进行留优淘劣的选择。选择有共其同祖先的鸽进行同质交配,要以缩短后代的互配个体间的亲和距离。使优良基因得以固定和提高。近交(回血)对固锁优良基因是必要的,但选种时要坚决淘汰那些体质不良、健康不佳或生活力差的信鸽,要尽量避免连续近交和不必要的近交。

五、
双杂交改良育种法示意 A、B、C、D表示四羽优秀品种的信鸽,D一般指外优血,可掺血进行近交改良。以上A、B、C进行三次杂交组合,相互间杂交或与D进行杂交后产生的1、2、3、4号雌雄鸽,形成的AB、AC、BC根据子代鸽实际表现确定近交代数或灵活调整配对组合,不一定非要按照示意图的程序进行,只要近交鸽出现优良性状表现和自繁数量达到要求时,就可以进行近交系的合成,整个培育过程需要5-7代选育,耗时5至14年或更长时间,但选育成功的话,第一代以后就可能连续地竞翔出赛绩。

六、
双杂交改良育种法的启示 我们平常实行的两个品种的简单杂交,随种鸽年龄的增长,杂交优势逐年衰退。对于杂交改良后的优秀品系,一定要运用近交(回血)固锁优良基因,自繁扩群进行二(四)系合成,从信鸽性细胞的基因分离与组合规律看,优秀的亲代鸽父母本都很重要,但由于雄鸽的基因对遗传信息的连锁表达,在近交系的建立过程中起到了重中之重的作用,故要十分重视和筛选雄鸽,这与其他动物在育种学上的公母比例和种雄(公)的选留原则相似,如图如示,1、3和2、4近交系合成时雌雄比例为10:1。任何一种动物育种,均包涵着新品种的改良培育,无不是靠培育品种致胜,这足以解释中外信鸽育种大师毕其一生对品种鸽的执着追求。
我们需要引进的最终目地是改良,不进行改良育种的引进,永远受制于人。

   
 

 发布时间:2008-11-28 14:26:43 打印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 桐梓县信鸽协会“最佳鸽棚”评选表彰办法 (2019-3-24 16:06:12)
  • 桐梓县信鸽协会2019年春400公里赛奖励办法 (2019-3-24 16:02:59)
  • 关于竞翔集鸽方法的规定 (2019-3-16 14:44:44)
  • 桐梓县信鸽协会2020年春季竞赛规程 (2019-1-11 13:44:00)
  • 2019年秋南线(380公里)精英赛规程 (2018-12-10 9:32:59)
  • 重要通知 (2018-12-10 9:30:42)
  • 桐梓县信鸽协会2019年竞赛规程 (2018-12-10 9:28:06)
  • 2014年秋330公里(泸溪)15元特比环成绩 (2014-11-7 13:10:10)
  • 2014年秋330公里(泸溪)55元特比环成绩 (2014-11-7 13:08:41)
  • 2014年秋330公里(泸溪)通信赛成绩 (2014-11-7 13:07:10)
  • 手机中信网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本信息由各协会自行发布,随文评论的开关及管理归各协会自行管理。
    发表评论
    用 户:   *   匿名: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 ( * 填入数字时注意用半角格式,验证码出错帮助)
    内 容:   *


    发表评论须知:
    1、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2、网友应自觉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国家各项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则;
    3、网友应对所发布的信息承担全部责任;
    4、网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中的信息内容;对于严重违反发表评论须知的网友,网站管理人员有权屏蔽其帐号;
    5、网站对发表评论须知保留变更及最终解释权;
    6、发表评论即表明已阅读并接受以上条款。

    回页顶
    首 页  │  推广方式  │  客服中心  │  加盟中心  │  意见建议  │  网站导航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0-2025 www.ChinaXing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深圳 电话:0755-28156678、28156809 传真:0755-28156678
    我要投稿 建议反馈及投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编号:粤B2-20040374
    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2110号